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返回首页
  • 加盟热线:400 850 6666
    总机电话:0592-5050588
您当前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宁德“金观音”踏上科技兴茶致富之路

2011年06月10日| 华祥苑新闻网

8日,记者来到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坑头村口,阵阵茶香扑鼻而来。宽大的广场边上,是一榴新建的楼房,门口挂着喜庆的灯笼,楼房旁边还分布着几个茶厂。

在蕉城区霍童镇坑头村老区茶厂内,工人们正忙着加工、分装、包装“金观音”茶。

坑头村,位于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西北高山区域,海拔740米,常年云雾缭绕。这里是闽东革命红旗不倒的重要根据地之一。1934年7月,宁德县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同年9月,中共宁德县委再次重建。在中共宁德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宁德老区人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国新民主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

“这就是该厂加工的‘金观音’茶叶,单茶青收购就要40元每斤,产出的成品茶一斤能卖到三四百元。”厂长谢忠文指着一堆茶叶说,这个厂是他和前任村民主任谢郑生等人合伙投资一百多万元办的,现在收益不错。

然而此前,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长期以来,山里人只能守着大山过穷日子,他们曾寻找致富之路:种反季节蔬菜,种果树,但都以失败告终。于是,村里许多劳力纷纷进城务工。

“目前,我们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已经达到一两千万,在哈尔滨、上海、江苏等地开了好几个专卖店,我们的“金观音”系列红茶、岩茶等产品已经在业内有了一定知名度,接下来,我们准备在北京、天津再陆续增加专卖店。”对于未来的发展,谢郑生显得信心满满。

“现在,村里一共有五六家茶叶加工厂,全村六七百号人中,至少有三成以上的劳力在从事茶业。”谢忠文告诉记者,“但这些劳力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地茶叶加工的需要。每当采茶和加工旺季,村里都要专车到镇里去接送劳力到村里采茶和加工。他们只要肯干,一年收入几万是肯定没问题的。”

村中广场上,伫立着中共宁德县委重组和宁德县苏维埃政府成立纪念碑。宁德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坐落于此,为2层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30平方米,共8间房。里面陈列着革命先烈在闽东奋斗时用过的枪支、油灯等部分物品以及革命先烈的事迹介绍。

住在苏维埃政府旧址附近的谢老太一家正在忙碌着杀鸡做饭,准备小女儿的订婚仪式。在福州做生意的谢先生说,“过去公路没有修通,村民只能靠种些薄地,砍些林木聊以谋生,公路没通,走路到镇上都要两三个钟头,什么都要肩挑手扛,生活异常艰苦。但自从2000年以后,村里实现了公路、水、电、电话、电视“五通”之后,村民生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每天镇里也都会有车进村来,十分方便。”

经历过红红火火的革命运动,经受过无数的苦难历练,如今的老区人民,凭着敢闯敢拼的创业精神,在这片赤红的土地上,又创造了新的奇迹。为了更好地发展茶产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杨如兴、王振康等三位专家又帮助坑头村延伸茶青下流渠道,即茶叶加工渠道。他们从品种、加工、植保三方面,为村民办培训班,手把手教村民种茶、制茶。

2007年,坑头第一批自主生产的“金观音”茶参加当年茶叶质量评比,被专家评出每公斤2000元人民币的高价,吸引了众多茶客的眼光,纷纷前来订购。如今由坑头村生产加工的“金观音”注册的“支提香”商标,取得“有机茶”认证。今年新茶季,来自日本、美国、欧盟和海峡彼岸台湾的茶商也到坑头考察、采购。

推荐阅读

回到顶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