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处山区的大田,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欲强县必先富民,但县里山高田少,人均只有六分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富余劳力难找出路,群众致富难,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一直是困局重重:养过蚕、养过鱼、种过桃、种过梨……但因这些产业未能形成优势与特色,无法致富一方,大田农业出路在何方?
在发展高山茶产业上,该县引导群众将老果园、地瓜地改造成高标准生态茶园,引进先进的制茶设备、制茶技术,该县挤出财力,加大对茶产业的扶持力度,每年在茶产业上筹措扶持资金超过1000万元,扶持广大茶农开垦茶园、建设厂房、购买设备、树立品牌、开店营销,如今,茶产业成了当地最大的增收产业。
在欠发达地区,让大部分农民富起来,就是最大的民生。山多,高山多,在大田,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5座,高山水冷,种植水稻等传统作物是劣势,导致屏山等高海拔乡镇发展一直相对滞后。该县领导审时度势,请来了省、市农业专家前来把脉: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发展高山茶等特色农业,化劣势为优势,做活这篇“山”的文章。
目前,大田县拥有茶园面积近8万亩,茶叶加工厂2000多家,涉茶农民近7万人,涉茶产值超过5亿元,一大批农民靠着茶叶走上了致富路,大田因此成了全国唯一的中国高山茶之乡,摘取了全国茶叶优势百强县、福建十大产茶大县等殊荣,大田高山茶成了当地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屏山乡茶叶面积由原来的700亩扩大到了如今的12000多亩,全乡农民收入八成来自茶产业;和洋村制茶厂由原先3家发展到了如今的138家,家家户户围着茶叶转,人均年收入超过12000元,接近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吴山乡被评为“福建产茶明星乡镇”、允宣茶业入选“福建百佳茶名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