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干旱少雨,江苏各地茶园也遭遇了50年不遇的“茶旱”。
干旱扰局茶农卖茶难赚钱
上周末,记者走进镇江丹徒区小有名气的五州茶场。这里大多数茶树都因缺水显露出旱象:树冠上的叶子变得蔫蔫的,枯死的茶树也是一片连着一片。
“干了这么多年,遇到这么恶劣的天气还真是头一遭。”种茶20多年的王兴盛,正忙着对茶树进行“人工降雨”,面对记者他摇头叹道。
往年这季节茶园里还是一片繁忙采摘的景象,如今王兴盛却已打算放弃采摘还在生长的低价大叶茶,“今天是我们采茶的最后一天了!再不结束,负担太重,我们负担不起啊!”物价飞涨,采茶工的工资也上涨,所有成本都在节节攀升,全茶场采茶工30人,每天只能采摘2斤茶叶,而每天人均工资达50元。大叶茶卖出的钱,还不够负担工人工资。
王兴盛家种了20亩茶树,在这种持续的干旱天气下,往年能产茶700斤左右,今年只有300斤左右,减产过半。往年赚钱的手工茶有400斤,今年只有200斤左右。而作为茶中佳品的明前茶,向来都是“贵如金”,受干旱影响,今年几乎是“零”产量。
“虽然茶叶价格相对提升了,但高价的明前茶绝收,这个账我们怎么算都是赚不了多少!”王兴盛站在茶叶加工厂门前一脸无奈。
狙击茶叶茶贩抢茶忙不停
“今年干旱,货很难收,为了等这批上等的新茶,我们2月份就预订了,昨天从上海开车到这,等了一个通宵。幸好我们来得早,差点被后面那两个给领走了。”上海一家茶叶批发市场的茶贩李玉柱乐呵呵地将怀里的茶叶袋放进车后备箱。
李玉柱告诉记者,今年的上等春茶价格贵,产量还少,能够拿到货,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同伴王文顺在一旁笑眯眯地拿着记账的小本盘算着,80斤一等碧螺春,以每斤1180元的价格卖出,估计今天这些能赚一些。
“现在产量减少,想拿到好茶叶太难了,成本也高了。去年1000元一斤的茶叶,涨了200元,还经常拿不到。今天已经是我们第3次扑空了。”后面那对没有拿到货的茶贩郁闷地说道。“现在拿货几乎是靠"抢"了,就像考试一样,不仅考我们的眼力,还考我们的腿脚,本想来试试运气的,还是晚了一步。”
茶叶合作社茶农的“守护神”
在丹徒上党墅农茶叶专业合作社里,赵付龙正在制作间里指导刚入社的茶农掌握烘青绿茶的生产工艺。他告诉记者,参加合作社里的农户,都能将他们自己研制出“汤绿明亮,香气鲜嫩,滋味鲜爽、嫩绿明亮”的高档绿茶“墅香剑毫”卖出高价钱,将损失降到最低。
“今年持续干旱,虽然已经组织合作社成员及时对茶树进行水泵打洼,合作灌溉,但茶园还是面临减产,今年每亩纯收益预计只有往年的1/3。但我们自己研制的"墅香剑毫"由去年的每斤1600元,上涨到每斤2000元,我相信茶农们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损失,最多去年吃肉,今年吃菜。”赵付龙风趣地说。
号称“绿茶之乡”的上党镇,拥有茶园7500亩,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17个,入户社员5000多人。为了促使茶叶种植收益增加,政府引导茶农发展茶叶合作社,进行产业技术调整,带动茶叶产业发展,同时统一品牌实现批量生产,增强产品竞争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增加农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