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这部医药学专著中对茶的药理药效曾有详细的论述,他认为饮茶应根据各人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饮茶方法,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有不适应症以免饮为好。
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茶苦而寒,阴中乏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火有虚实。若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温饮灿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使人神思闽爽,不昏不睡,此茶之功也。若虚寒及血弱之人,饮之既久,卿脾胃恶寒,元气暗损,土不制水,精血潜虚,成痰饮,成痞胀,威痿痹,成黄瘦,成呕逆,洞泻,成腹痛,戍疝瘕,种种内伤,此茶之—害也。民生日用,蹈其弊者,往往皆是,而妇妪受害更多.习俗移人,自不觉尔。况真茶既少,杂茶更多,其为患也,又可胜言哉?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还提到茶能解烧烤食物之热毒,书中引汪颖语:人好烧鹅炙博,日常不缺。人咸防其生痛,后卒不病;访知其人海夜心啜凉茶—,碗,乃知茶能?解炙鸩之毒也。
但《本草纲目》因局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有些论述也未必正确,如李时珍在书中引用了李鹏飞的.一段话,认为酒后饮茶有伤身体,引文说,大渴及酒后饮茶,水入肾经,令人腰、脚、膀胱冷痛,兼患水肿、挛痹诸疾。大抵茶宜热宜少,不饮尤佳,空腹最忌之。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饮茶有助于利尿解酒毒,显然,上述认为酒后饮茶有伤身体的说珐是不科学的。
其实,早在明代一位理学家王阳明就有速样一句诗认为饮茶有助于醒酒,诗称:正如酣醉后,醒酒却须茶。